“XX項目-技術標打死也不修改版”——記“找茬專家”常麗 |
|||||
|
|||||
在工程行業的“隱形戰場”上,有一群人用文字和數據沖鋒陷陣,他們既不是站在談判桌前的商務精英,也不是駐守現場的技術骨干,而是每天伏案于辦公桌前點燈熬夜、再三思索、打造精品技術標書的編制員。他們在方寸紙張間展現著公司的競爭力,在字里行間體現著公司專業技術能力。在技術投標文件編制的“戰場”上,有一個至關重要卻很少被看見的角色——投標文件匯稿員,二公司工程科技管理部常麗就是這樣一位標書“拼圖大師”,她用耐心、細心和匠心,把看似“紙上談兵”的工作,繪制成一幅完整的“作戰地圖”,讓零散的技術資料成為承載著我們全部期望的“金鑰匙”,去開啟工程建設的大門。 她是深夜里的“拼圖者” 常麗的辦公電腦桌面上,一直放著數個文件夾:“XX項目- 技術標初稿”、“XX項目- 技術標修改稿”、“XX項目-技術標打死也不修改版”、“XX項目-技術標最終稿”。每次匯稿的時候,她的電腦屏幕總被拆分成五六個窗口,左手邊擺著各章節人員發過來的技術標原件,右手邊看著審核群反饋的修改意見,不斷的糾錯、完善標書。 今年年初,公司某項目投標,18名技術人員提交的文字稿足足有2100頁,常麗接到匯稿任務時,距離投標截止時間只剩28小時。她先在筆記本上列出“技術部分評分標準表”:對工程特點、重點和難點的認識和對策措施、科技創新方案及應用、綠色智能建造方案及BIM應用,工期安排及保障措施等主要評分點內容等一一標記,她的鼠標在不同文檔間快速切換,凌晨兩點,當審核群里最后一個反饋意見修改完成后,她開始“穿針引線”,把不同章節的內容按照技術投標文件格式的要求,掛接到每一個評分點上。標書排版,從封面到附表,每個標點符號、圖表都整整齊齊,盡善盡美。 她是孜孜不倦的“找茬專家” 匯稿工作的核心是“查漏補缺”,常麗的 “超能力”,在于能從千頭萬緒中找出隱藏的“矛盾點”。通過近3年的技術文件匯稿,她總結了一套“匯稿避坑指南”,《技術標匯稿核查10條鐵律》,每次匯稿都會拿出來看一下:各章節設備型號與設備表必須雙向核對,施工進度計劃中的關鍵節點需與招標文件要求的節點一一對應,技術規范年號、安全質量體系證書有效期等等是不是過期,常麗常說“匯稿員不是簡單的“復制粘貼”,而是要在熟透招標文件的基礎上,結合技術經驗,給標書做“全身CT掃描”。 她是跨部門協作的“橋梁” 匯稿工作最考驗的不是技術,而是溝通。不同部門有不同的要求,常常因投標文件大小、人員數量配置等問題爭得面紅耳赤:工程部想突出工藝先進性和標書亮點,往往使用大量專業術語、圖表、三維圖紙,但受限于投標系統的上傳容量,市場部要求投標文件不能大于100兆,不然投標文件無法上傳系統。每到這時,她就需要在市場部、編標人員中間不斷協調、督促修改。每到匯稿的時候,從封面目錄到編標格式,從審核時間到審核分工,每個節點都落實有審核人及完成時間,做到認真細致把控標書質量。有人問常麗:“每天對著枯燥的文字和標書,不覺得累嗎?”常麗總是笑著說:“匯稿就像拼圖,得讓每個圖片都找到自己的位置。”在工程行業,技術投標文件匯稿員或許永遠都不會站在聚光燈下,但他們是隱形的“第一戰線”——始終用精準、精煉的語言描述,響應招標要求、展現企業實力;始終用無數個日日夜夜的推敲、斟酌,讓“可能與不可能”變成“中標通知書”。 常麗常說:“別人看我們是‘復制粘貼’,但我們看自己,卻是用文字與汗水為公司搭建前往下一個新項目的橋梁?!蹦切┥钜挂琅f亮著的燈,那些標書里被反復修改的施工工藝,那些技術人員爭論的方案討論會,都是她心中的“星光”。愿我們都能像常麗一樣,在最平凡的崗位上,做“細節的信徒”,用匠心把每一次匯稿變成“作品”,把“細節”做成“招牌”,把“重復”做到“極致”,讓技術標的每一頁紙、每一行字,都成為我們開拓市場的有力武器,助力二公司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,續寫輝煌篇章。?? |
|||||
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
瀏覽次數: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