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熱建設者的浪漫 |
|||||
|
|||||
光熱建設:在風沙里種太陽,在鋼鐵中摸溫度 站在SGS的平臺上,風卷著細沙掠過我的臉龐,我望著腳下一黑一白2個31米粗的熔鹽罐在兩側憨態可掬;也望著14680片定日鏡海在陽光下像一片凝固的星河;還望著我自己被陽光拉得很長的影子,仿佛光熱交織的清潔能源藍圖里一枚沉默卻滾燙的注腳。從2023年10月到今天,600多個日夜的風沙,早已把“光熱建設者”這五個字,刻進了骨血里。 鋼鐵中的“溫度”:比技術更硬的是人心 光熱建設最苦的,不是身體的累,是“等”的煎熬。 定日鏡樁基礎澆筑過程中,為了定日鏡2°的安裝精度,我們拿著指南針配合著RTK一次又一次調試著它的方向;熔鹽罐罐體安裝時,每一塊鋼板仿佛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脾氣,為了把它放到專屬于他自己的位置,我們一遍又一遍的起吊,又一次又一次的把它放下來調整;提升裝置工作時,為了壁板之間的間距均勻,我們把提升裝置的控制系統改進了一次又一次。 回首往昔,崢嶸歲月。我們傾聽著每一根定日鏡樁基礎的呼吸,撫摸著熔鹽罐鋼板的每一寸肌膚,誓要摸清楚它的脈搏。哪次不是摔得鼻青臉腫才站起來?所幸,陽光總在風雨后:當最后一根定日鏡樁基礎的呼吸趨于平穩,當每一塊鋼板各司其職、完美配合——這不是某個人的功勞,是一雙雙熬紅的眼睛,是一雙雙磨破的手套,更是是“錯了就改,改了再試”的少年心性。 太陽下的“答案”:我們在種什么? 當我再一次登上SGS平臺,陽光依舊將我的影子拉得很長,只是這影子不再是沉默的注腳,它仿佛在訴說著我們的故事,講述著光熱建設者的堅守與執著。突然明白,我們建的從來不是“電站”,是“希望”。我相信,在不久的將來,當人們享受著清潔能源帶來的便利時,會想起有這樣一群人,他們曾在風沙中堅守,用青春和熱血,點亮了清潔能源的希望之光。 寫在最后:光熱人的“浪漫” 600多天很短,短到剛和戈壁“熟絡”;同時600多天也很長,長到夠我們把樁基礎變成鏡海,把鋼板變成了熔鹽罐。 而未來的600天,故事才剛開始——畢竟,太陽每天都會升起,而我們,永遠在“追光”的路上。 |
|||||
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
瀏覽次數:
|